最高法确认公司即便盈利也可以被认定为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最高法确认公司即便盈利也可以被认定为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时,侧重点主要是内部管理障碍,例如1、股东会机制失灵、2、董事会决策僵局、3、管理层失职。特别是股东会机制失灵,这通常指股东间的意见分歧严重到无法通过常规流程作出关键经营决策,如无法选举董事或监事、无法批准年度财务报告等,这不仅阻碍了公司的正常运作,还可能引发法律上的责任追究。

一、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指导案例

《人民法院案例库8号指导案例<林方清诉常熟市凯莱实业有限公司、戴小明公司解散纠纷案>》认为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将“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作为股东提起解散公司之诉的条件之一。判断“公司经营管理是否发生严重困难”,应从公司组织机构的运行状态进行综合分析。公司虽处于盈利状态,但其股东会机制长期失灵,内部管理有严重障碍,已陷入僵局状态,可以认定为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对于符合公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决公司解散。

该案的法院生效裁判认为,判断公司的经营管理是否出现严重困难,应当从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及监事会或监事的运行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侧重点在于公司管理方面存有严重内部障碍,如股东会机制失灵、无法就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决策等,不应片面理解为公司资金缺乏、严重亏损等经营性困难。该案中公司仅有两名股东,两人各占50%的股份,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会的决议须经代表二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且各方当事人一致认可该”二分之一以上”不包括本数。因此,只要两名股东的意见存有分歧、互不配合,就无法形成有效表决,显然影响公司的运营。公司已持续4年未召开股东会,无法形成有效股东会决议,也就无法通过股东会决议的方式管理公司,股东会机制已经失灵。执行董事作为互有矛盾的两名股东之一,其管理公司的行为,已无法贯彻股东会的决议。另一个股东作为公司监事不能正常行使监事职权,无法发挥监督作用。由于公司的内部机制已无法正常运行、无法对公司的经营作出决策,即使尚未处于亏损状况,也不能改变该公司的经营管理已发生严重困难的事实。由于公司的内部运营机制早已失灵,股东的股东权、监事权长期处于无法行使的状态,其投资公司的目的无法实现,利益受到重大损失,且公司的僵局通过其他途径长期无法解决。《公司法解释(二)》第五条明确规定了”当事人不能协商一致使公司存续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本案中,股东在提起公司解散诉讼之前,已通过其他途径试图化解股东之间的矛盾,公司所在地的城管委会也曾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但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法院也基于慎用司法手段强制解散公司的考虑,积极进行调解,但均未成功。此外,原告方持有公司50%的股份,也符合公司法关于提起公司解散诉讼的股东须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条件。该公司已符合公司法及《公司法解释(二)》所规定的股东提起解散公司之诉的条件。二审法院从充分保护股东合法权益,合理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角度出发,依法作出了上述判决。

二、 股东会机制失灵的表现与后果

股东会作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在法律上拥有对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当股东间的意见对立导致股东会无法召开或决议无法通过时,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战略决策和日常运营。这种机制失灵可能因股东间缺乏沟通、利益冲突或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战略分歧。长期的机制失灵不仅会导致公司运营效率下降,还可能因为无法及时决策而错失市场机会。

三、 董事会决策僵局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决策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和战略实施。当董事会成员之间存在严重分歧,或因特定股东的控制权斗争导致决策僵局时,公司的运作和发展将受到重大影响。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需要通过增加独立董事比例、引入第三方调解或通过股东大会重新调整董事会结构。

四、 管理层失职与公司治理

管理层失职是指公司管理层(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未能恪守职责,造成公司利益受损的情形。这可能包括忽视公司运营管理、滥用职权、甚至挪用公司资金等行为。对此,公司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加强监督机制或对相关管理人员实施处罚来解决问题,同时也可能涉及到司法追责。

五、 法律责任与风险防控

当公司内部管理障碍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或法律风险时,相关责任人(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公司应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系统等措施来防控未来的风险。加强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是保证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六、 结论与展望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公司内部管理的障碍对公司的影响深远且复杂。面对这些挑战,公司需要从制度和结构上进行优化,确保决策机制的高效与公正。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督,确保其透明性和公平性,保护广大股东和员工的权益,推动企业健康发展。针对中国当前的公司治理环境,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机制失灵等问题的法律责任追究力度,从而促进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稳定与发展。

通过持续的法律教育和公众意识的提升,以及法律实践中对这些问题的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理,可以预期,在未来,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将更加完善,公司运营管理困难将得到有效缓解。这不仅有利于公司本身的稳健运行,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化。

文章版权归“明律网”www.soslaws.com所有。发布者:丁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slaws.com/p/4364/

(0)
丁律师的头像丁律师管理员
上一篇 2024 年 5 月 20 日 下午5:44
下一篇 2024 年 5 月 21 日 上午10:20

相关推荐

  • 股东知情权纠纷的解决方案

    股东知情权纠纷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协商解决、法律诉讼、仲裁等方式来解决。股东知情权是股东依法享有的对公司事务了解的权利,涉及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股东的利益保护。当股东认为其知情权被侵犯时,可以通过上述几种途径来解决纠纷。其中,协商解决是一种较为经济和高效的方式,可以避免诉讼和仲裁带来的高成本和时间耗费。通过协商,股东和公司可以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成双方都能接受…

    2024 年 7 月 8 日
    22900
  • 侵犯公司名誉权如何认定?

    1、侵犯公司名誉权的行为包括捏造事实、散布虚假信息等;2、需证明该行为对公司名誉造成实际损害;3、法律依据包括《民法典》和相关司法解释。 在认定侵犯公司名誉权时,需具体分析行为人的言论或行为是否具有公开性、针对性,以及是否导致公司社会评价的降低。 一、公司名誉权的法律基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994条规定,法人享有名誉权,…

    2024 年 5 月 25 日
    1.3K00
  • 公司破产清算中的债权人纠纷

    在公司破产清算过程中,债权人纠纷通常围绕债权优先级、债务偿还比例、债务重组方案等问题展开。债权优先级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各类债权人能否获得偿还以及偿还的比例。优先债权人通常包括拥有抵押权的银行、政府税务部门、以及员工工资等。这些债权人通常在破产清算中拥有优先权,意味着他们在清算资产时将优先获得偿还。这种优先级的设定是为了保障某些社会关键利益…

    2024 年 7 月 8 日
    21100
  • 公司资金被挪用对股东的损害

    公司资金被挪用对股东的损害 公司资金被挪用对股东的损害主要体现在:财务状况恶化、股东收益减少、公司声誉受损、法律风险增加。 财务状况恶化是其中最直接的影响。资金被挪用会导致公司流动资金短缺,影响日常运营,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公司无力偿还债务,破产倒闭。股东作为公司所有者,财务状况的恶化直接影响到其投资收益,股东的股票价值会下降,甚至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通过剖…

    2024 年 7 月 8 日
    22100
  • 股东出资不到位的法律责任

    股东出资不到位的法律责任包括:违约责任、补缴出资责任、赔偿责任、公司解散责任、股东资格丧失。违约责任是指股东未按约定出资,需对公司或其他股东承担违约赔偿,具体包括支付违约金和赔偿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补缴出资责任是指未按期足额出资的股东,需补足应出资额,并可能需支付相应利息。赔偿责任是指因出资不到位造成公司或其他股东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解散责任是指因出资…

    2024 年 7 月 8 日
    17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33-9079-1525

在线咨询: 法律咨询   

邮件:dingchuanming@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扫码
欢迎来到南京明律律师网,执业经历10年以上专业律师,解决法律问题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