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1、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2、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定程序;3、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4、劳动者的救济途径。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是指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可以在试用期内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这些条件确保了用人单位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一、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是指用人单位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下,可以依法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以下是具体的法定条件:

试用期内解除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包括: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供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日通知劳动者。

过失性解除

用人单位因劳动者的过失行为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包括:

  1.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劳动者严重失职或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4. 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订立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5.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非过失性解除

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具体条件包括:

  1.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经济性裁员

用人单位因经济性原因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包括:

  1. 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
  2.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
  3.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4. 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用人单位裁减人员应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实施。

实际案例

某制造公司在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因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需要裁减部分员工。公司依照法律规定提前三十日向工会和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了工会和职工的意见。最终,公司在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依法实施了裁员,确保了裁员过程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二、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定程序

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定程序是指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遵循的法律程序和步骤,以确保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提前通知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通知劳动者,除非是劳动者严重过失或其他特殊情况,否则需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或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工会意见

在解除劳动合同前,用人单位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工会,并听取工会的意见。工会有权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书面通知

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包括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解除日期等内容。书面通知应当送达到劳动者本人,并由劳动者签收确认。

相关证据的保存

用人单位应当保存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证据,包括劳动者的过失行为证据、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工会意见等,以备在仲裁或诉讼中使用。

赔偿与补偿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或赔偿,具体标准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进行计算。

实际案例

某企业因劳动者张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决定解除与张某的劳动合同。公司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向工会通报了张某的违纪行为,并听取了工会的意见。随后,公司向张某发出了书面解除通知,详细说明了解除理由和解除日期。张某签收了通知,公司保留了相关证据。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公司依法支付了张某的经济补偿,确保了解除过程的合法性。

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是指用人单位在不符合法定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时,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后果。

支付赔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7条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劳动者赔偿金。赔偿金额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

恢复劳动关系

在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可以判决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恢复劳动关系。

补发工资和福利

用人单位应当补发违法解除期间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并承担相关的社会保险费用。

行政处罚

劳动行政部门可以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进行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改正等。

实际案例

李某在某公司工作期间,因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未支付经济补偿。李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裁决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李某赔偿金,并补发解除期间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公司不服仲裁裁决,提起诉讼,最终法院判决维持仲裁裁决,并责令公司支付李某赔偿金及其他费用。

四、劳动者的救济途径

劳动者的救济途径是指劳动者在遭遇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可以采取的法律措施和途径,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内部申诉

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的工会或者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诉,寻求内部调解解决争议。

劳动仲裁

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负责调查事实,作出裁决。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劳动者应当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仲裁。

提起诉讼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劳动者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劳动监察部门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实际案例

赵某在某公司工作期间,因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未支付赔偿金。赵某首先向公司工会提出申诉,但未能解决问题。随后,赵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裁决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赵某赔偿金。公司不服仲裁裁决,提起诉讼,最终法院判决维持仲裁裁决,赵某依法获得了赔偿。

五、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标准

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标准是指用人单位在

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需向劳动者支付的经济补偿金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经济补偿标准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和月工资数额计算。

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

  1. 工作年限计算
    •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 月工资标准
    •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
    • 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公布的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计算,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实际案例分析

某公司因经营调整,需要解除部分员工的劳动合同。员工小王在公司工作了五年,月工资为8000元。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公司根据法律规定,需向小王支付五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即40000元。

六、劳动合同解除的类型分析

劳动合同解除的类型分析是指根据劳动合同解除的不同情形和法律依据,对劳动合同解除进行分类和解析。

协商解除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协商解除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

过失性解除

劳动者有过失行为,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具体情形包括:

  1.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2. 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3.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
  4. 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订立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
  5. 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过失性解除

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具体情形包括:

  1.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经济性裁员

用人单位因经济性原因需要裁减人员时,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具体情形包括:

  1. 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
  2.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
  3.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过变更劳动合同,仍需裁减人员的。
  4. 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实际案例分析

某公司因经营不善,决定进行经济性裁员。公司按照法律规定,提前三十日向工会和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了工会和职工的意见。最终,公司在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依法实施了裁员,并支付了裁减人员的经济补偿,确保了裁员过程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七、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保障机制

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保障机制是指在劳动合同解除过程中,法律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所设立的保障措施和制度。

工会的参与

在解除劳动合同前,用人单位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工会,并听取工会的意见。工会有权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书面通知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包括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解除日期等内容。书面通知应当送达到劳动者本人,并由劳动者签收确认。

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应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确保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后获得合理的经济保障。

劳动监察和仲裁

劳动者在遭遇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劳动监察部门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劳动者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司法救济

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实际案例分析

何女士在某公司工作期间,因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未支付经济补偿。何女士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裁决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何女士经济补偿。公司不服仲裁裁决,提起诉讼,最终法院判决维持仲裁裁决,并责令公司支付何女士经济补偿及其他相关费用。

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防范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防范是指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过程中应注意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以避免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承担法律责任。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制定并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并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和修改,确保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规章制度应当明确劳动纪律、工作规范、奖惩措施等内容,并向全体员工公示。

依法履行解除程序

在解除劳动合同过程中,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提前通知、书面通知、听取工会意见等,确保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性。

保存相关证据

用人单位应当保存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证据,包括劳动者的过失行为证据、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工会意见等,以备在仲裁或诉讼中使用。

及时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及时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确保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后获得合理的经济保障。

实际案例分析

某公司因张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决定解除与张某的劳动合同。公司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向工会通报了张某的违纪行为,并听取了工会的意见。随后,公司向张某发出了书面解除通知,详细说明了解除理由和解除日期。张某签收了通知,公司保留了相关证据。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公司依法支付了张某的经济补偿,确保了解除过程的合法性。

九、劳动合同解除中的法律咨询服务

劳动合同解除中的法律咨询服务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解除过程中,可以通过法律咨询服务获得专业的法律指导和支持,以确保解除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劳动者的法律咨询服务

劳动者在遭遇劳动合同解除时,可以通过以下法律咨询服务获得帮助:

  1. 法律咨询:向专业的劳动法律师咨询,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维权途径。
  2. 证据收集:在律师的指导下,收集相关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等,以备维权之用。
  3. 仲裁和诉讼代理:在仲裁和诉讼过程中,律师可以代理劳动者进行法律辩护,提出事实和法律依据,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的法律咨询服务

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可以通过以下法律咨询服务获得帮助:

  1. 法律咨询:向专业的劳动法律师咨询,了解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定条件和程序,避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2. 规章制度制定和审查:在律师的指导下,依法制定和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确保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 证据保存:在律师的指导下,保存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证据,以备在仲裁和诉讼中使用。

实际案例分析

南京某公司在进行经济性裁员时,聘请专业的劳动法律师进行法律咨询。在律师的指导下,公司依法制定了裁员方案,提前通知工会和全体职工,并听取了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在向劳动行政

部门报告后,公司依法实施了裁员,并支付了裁减人员的经济补偿,确保了裁员过程的合法性和透明度。通过专业法律咨询服务,公司有效规避了法律风险,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十、劳动合同解除后的劳动者权利保护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劳动者权利保护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后,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确保获得应有的补偿和保障。

经济补偿和赔偿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后,有权依法获得经济补偿或赔偿。具体包括:

  1. 经济补偿: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标准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和月工资数额计算。
  2. 赔偿金: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除支付经济补偿外,还应支付赔偿金,标准为经济补偿的两倍。

社会保险权益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后,有权要求用人单位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要求补缴。

失业保险金

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后,可以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申请条件和标准按照《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执行。

再就业服务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后,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再就业服务,包括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等,帮助劳动者尽快实现再就业。

实际案例分析

王女士在某公司工作期间,因公司单方面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未支付经济补偿。王女士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裁决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王女士经济补偿和赔偿金。公司不服仲裁裁决,提起诉讼,最终法院判决维持仲裁裁决,并责令公司支付王女士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王女士还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补缴社会保险,并领取了失业保险金。在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帮助下,王女士参加了职业培训,最终成功实现再就业。

十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援助

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援助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过程中,可以通过法律援助机构获得免费的法律服务,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

劳动者申请法律援助需符合以下条件:

  1. 经济困难:劳动者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2. 案件类型:劳动合同解除纠纷属于法律援助范围的案件类型。

法律援助的服务内容

法律援助机构提供以下服务内容:

  1. 法律咨询:免费解答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
  2. 代理服务: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提供免费的仲裁和诉讼代理服务,协助劳动者准备仲裁和诉讼材料,代理劳动者参加仲裁庭审和法院开庭审理。
  3. 调解服务:通过调解的方式,帮助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和解协议,快速解决劳动争议。

实际案例分析

某公司员工刘某因病在医疗期满后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未获得应有的经济补偿。刘某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接受申请后,为刘某提供了免费的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通过律师的帮助,刘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裁决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刘某经济补偿和赔偿金。通过法律援助,刘某成功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十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合规性审查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合规性审查是指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前,通过专业法律服务进行合规性审查,确保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规避法律风险。

审查内容

合规性审查的内容包括:

  1. 劳动合同文本审查:审查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确保合同条款符合法律规定。
  2. 规章制度审查:审查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否依法制定和公示,内容是否合理合法。
  3. 解除条件审查:审查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是否符合,是否具备合法的解除理由。
  4. 解除程序审查:审查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包括提前通知、书面通知、听取工会意见等。
  5. 经济补偿计算:审查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和支付情况,确保依法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

实际案例分析

南京某外资企业因经营调整,需要解除部分员工的劳动合同。企业聘请专业律师事务所进行合规性审查。律师事务所对企业的劳动合同文本、规章制度、解除条件和程序进行了详细审查,并提供了法律意见。通过合规性审查,企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支付了相应的经济补偿,避免了法律风险,确保了解除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十三、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常见误区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常见误区是指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过程中,因对法律规定理解不准确或操作不当而产生的错误认识和行为。

误区一:未依法提前通知劳动者

一些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未依法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或未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导致解除行为违法。

误区二:规章制度不合法

一些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未经民主程序制定和公示,或内容违反法律规定,导致依据此类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被认定为违法。

误区三:未听取工会意见

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前,未将有关情况通知工会并听取工会意见,导致程序违法。

误区四:未支付经济补偿

一些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未按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导致劳动者提起仲裁或诉讼。

实际案例分析

某制造企业因劳动者张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决定解除与张某的劳动合同。公司未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张某,也未支付代通知金,且未将情况通知工会。张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裁决公司解除行为违法,需支付张某赔偿金和经济补偿。公司不服仲裁裁决,提起诉讼,最终法院判决维持仲裁裁决,并责令公司支付张某赔偿金和经济补偿。

结语

通过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的详细解析,可以明确,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定程序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以及劳动者的救济途径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内容。全面阐述了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流程,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文章版权归“明律网”www.soslaws.com所有。发布者:丁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slaws.com/p/4733/

(0)
丁律师的头像丁律师管理员
上一篇 2024 年 5 月 31 日 下午2:33
下一篇 2024 年 5 月 31 日 下午2:58

相关推荐

  • 工伤认定的医学鉴定与法律适用

    工伤认定的医学鉴定与法律适用,是确保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环节。工伤认定的医学鉴定通常包括伤情鉴定、职业病鉴定等,法律适用则依赖于《工伤保险条例》、《劳动法》以及地方性法规。伤情鉴定是工伤认定的基础,通过专业的医学评估确定伤害的程度和性质。职业病鉴定则需根据国家职业病目录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因职业原因导致疾病。法律适用方面,不仅需严格依照国家法律,还需结合地方性法规…

    2024 年 7 月 4 日
    15400
  • 南京丁传明律师代理南京江宁区劳动仲裁案件胜诉

    1、丰富的劳动仲裁经验:丁传明律师在南京江宁区处理劳动仲裁案件时,展现了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2、深谙劳动法律法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深刻理解,使他能为当事人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3、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在仲裁过程中,他始终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己任,力争达到公平合理的仲裁结果。以下详细阐述丁传明律师在劳动仲裁案件中的代理策略和优势。 …

    2024 年 8 月 13 日
    31400
  • 工伤认定的法律解释与实务操作

    工伤认定的法律解释与实务操作,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工伤认定的核心在于是否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害、是否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发生、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是否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害。详细来说,如果员工在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因工作环境或工作任务的特殊性而受伤,通常可以认定为工伤。例如,工人在施工现场因操作不当而受伤,或者办公室职员因长期加班导致…

    2024 年 7 月 4 日
    15400
  • 工伤认定的法律责任与社会保障

    工伤认定的法律责任与社会保障直接关系到受伤员工的权益保障、用人单位的责任承担、社会保险制度的运行等多个方面。工伤认定的法律责任在于明确用人单位的赔偿责任、确保受伤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明确用人单位的赔偿责任是工伤认定的核心之一,通过法律途径,受伤员工可以获得医疗费用、伤残补助、停工留薪等多种形式的补偿。这不仅有助于受伤员工在经济上的稳定…

    2024 年 7 月 4 日
    18500
  • 退休独子费5%计算方法?

    1、退休独子费的计算基于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2、计算方法为:用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乘以5%;3、具体实施细则由各地政策规定。例如,某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为5000元,按照5%的比例计算,其退休独子费为5000元×5%=250元。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补充规定和实施细则,因此需参考当地的具体政策。 一、退休独子费的法律背景 1、政策依据 退休独子费是…

    2024 年 5 月 26 日
    1.1K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33-9079-1525

在线咨询: 法律咨询   

邮件:dingchuanming@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扫码
欢迎来到南京明律律师网,执业经历10年以上专业律师,解决法律问题经验丰富。